看 YYP 长车评有感

审美是一种玄乎的艺术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。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,对于如何看待新功能,对于新功能如何适应自己的需求和其他每个人的需求,对于性价比,对于付出和所获是否值当,对于新事物的可见的未来会如何发展,对于模糊的未来是什么模样,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。

可以有不同的看法,和会有不同的看法,和能有不同的看法,是不同的。

重复别人说的话是容易的,先于别人来产生意见则不那么容易。在新事物之初百家争鸣意见相左是常见的,而在这之后通过抱团互相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就更常见。但声音更大,不意味着更合理。

所谓长车评,只是利用长时间、慢节奏来拖慢听者的思维,提高观点的渗透率,最终只是将他的审美强加到别人身上:事物本身什么样并不会因为讲解的时间长短、节奏快慢、字数多少发生变化。变化的只有人群的观点,同样观点的会更加聚集,共鸣的声音会更大,不同的观点只会被排挤和边缘化,因为他们的音量变小了。盲从长车评是一种媒体的霸权主义。

审美来源于理解,越理解则越接近事物本质,越接近本质则越懂他的美。“What I cannot create, I do not understand”,如果一个人甚至能创造出这件事物,他当然能对它什么样为好能有深刻的理解。所以审美和 DIY 是相联系的,因为他们同样是多样化的、是个人化的、是事物本来的样子,不因人群的大小多寡而变化。

所以王杰克的帝豪云南之旅,提到很核心的一句:没有任何性能妥协的降本。低消费并不意味着质量的降低,用更少的钱获得一样的产出是可能的。通常来说 DIY 是贵的,意味着高零整比,但好的产品是整体上便宜的,结合一点小 DIY 之后可以获得相当高的价值。同样的,小米也是类似的低价高性能的导向,至少宣传上如此。硬件相关的非奢侈品厂商普遍都以 cost down 的思路来提升效率和利润,就算是 YYP 视频的极氪 Z10也是如此,至于是不是如此,那又回到见仁见智的审美话题上了。

不过,DIY 得来的事物的审美,是基于过去和当下的,是实用的。而事物的未来,却未必在其中。市场需求、外部性竞争,都会严重左右未来的走势,诺基亚再完美,也斗不过 iPhone;软件设计的再好,在产线和菜市场环境中也一样全要让位给防呆。毕竟工业品的使命是使用,审美是在使用的前提框架内才有效的,但使用却在工业品的生命周期之外。

Ref:
YYP 长车评
王杰克帝豪云南之旅

By Mr. 橘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